摘 要: 童話是代表兒童文學特質最典型的文體。在全媒體、融媒體發展趨勢下,我國童話IP打造面臨著嶄新的歷史機遇。在厘清童話IP打造現狀的基礎上,從優質童話IP的內容屬性、融合發展路徑、海內外推廣傳播等角度,結合對湯湯新作“幻野故事簿”的個案分析,思考我國童話IP打造的基礎理論與實踐問題,對積極探求童話IP的文化產業發展空間有所裨益。
關鍵詞 : 童話IP;湯湯;幻野故事簿;想象力;
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體時代和媒體融合發展舉行第十二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建設全媒體成為我們面臨的一項緊迫課題”。[1]習近平總書記著力強調的“四全媒體”——“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的概念,在新形勢下深刻啟迪著文學藝術工作者們如何積極運用信息革命成果,去創造性推進文化領域的相關工作。立足于全媒體、融媒體嶄新的時代語境,適應新時代廣大少年兒童的審美期待與精神需求,就兒童文學某一文體的IP打造展開深度研究,是當前我國少兒出版與原創兒童文學事業發展的緊迫與前沿課題。
一、我國童話IP打造及其研究的現狀與問題
新世紀以來,隨著我國童書出版及原創兒童文學事業的快速發展,少兒出版成為備受矚目的行業“領漲”力量,在積極促進傳統出版業向融媒體轉型、建設出版強國、推動文化輸出等方面深耕細作,步穩蹄疾,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文化業績。隨著我國自主知識產權意識的深化拓進,近年來全版權運營已成為出版業發展的重要趨勢,融媒體時代的全版權運營成為當前少兒出版界革新的最強音。IP(Intellectual Property,直譯為“知識產權”)概念的凸顯,更加強調具有開發運營價值的“內容”本身,它將對優質作家內容資源的尊重與開發推至歷史以來的最高峰。由此,童書IP的開發與運營成為當前我國少兒出版領域新穎前瞻且頗具創新價值的話題。目前,整體考察該領域的討論與研究成果,研究發現主要呈現為如下四方面特征。
一是關注焦點主要集中于全球有影響力的童書IP。如“迪士尼”系列童書、“不一樣的卡梅拉”系列、“哈利·波特”系列童書、“小豬佩奇”系列動漫繪本等,更多經驗呈現為聚焦國際童書IP在中國的延伸發展,本土原創童書IP概念開發及“原創性”選題研究成果不太多,可見的典型的有對鄭淵潔的“皮皮魯總動員”IP品牌開發及傳播的研究。[2]這與IP概念在我國出版界本身處于全新階段密切相關。“2015年被稱作中國的IP元年,但是中國的IP出版起步稍晚!度嗣袢請(海外版)》把IP和知識付費等列入‘2017年中國出版十件大事’”。[3]
二是本土優質童書IP打造的發展理念、體制機制建設已初有成效。主要體現為“作家工作室”這一模式的建立,如2013年湯素蘭工作室在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掛牌成立,2014年曹文軒和人民文學出版社、天天出版社合作成立“曹文軒兒童文學藝術中心”,2016年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湯湯工作室”成立,2018年“大童話家朱奎工作室”在大連出版社掛牌成立等。名人工作室成立的主要目的是試水全產業鏈、全版權運營、全方位版權開發等。相關的文化產業實踐正在探索中,目前還未見到童書IP打造的顯著成果。
三是童書IP打造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研究成果零星,不成體系。多以專業少兒出版人基于個案實踐的經驗分享為主,多為介紹性、描述性內容,缺少對童書IP打造的基礎性、學理性問題的研究。這主要是因為本土童書IP開發本身尚處于起步階段,處于有理念而實操還不充分,業態本身還沒有形成相當氣候的初級階段。理論研究缺乏實踐支撐,且受關注度還不高。
四是本土童書IP打造研究尚處于對具體的某個產品的研究階段。研究多為“就事論事”,或止于對打造童書IP重大意義的倡議式的宏觀論述,還沒有走向童書IP打造的分類別、專題式的具體研究,特別是對IP打造與原創內容關聯性的學理研究尚顯匱乏。
就此來看,立于本土視野的“童話IP”概念,無論在少兒出版界,還是兒童文學界,都是一個嶄新的文化命題。從研究界來說,我們亟須立足既有與正在進行的少兒出版探索實踐,結合原創兒童文學發展態勢,充分汲取新聞傳播學、兒童文學等學科的理論滋養,就童話IP打造的問題展開具體深入的研究。
二、童話IP打造的路徑
優質原創童話內容是童話IP打造的源頭,是該問題域的邏輯起點。IP打造是出版社的一種產品行為,其發展根本基于出版社自身的創新實力,但如果沒有優質作家與作品資源支撐,“出版”便成為空中樓閣。在全球童書IP事業的激勵與快速推動下,當下及未來,我國優質的原創資源會受到出版社更大程度的尊重與保護。當然,國家文化建設、市場本身、社會家庭及兒童自身,也會對IP產品提出更高質量的要求。因此,童話IP打造首先需要回到原點,回到對“童話”文學屬性的深度關切上。其次才會涉及具體探討媒體融合發展與多線推廣的問題。
(一)想象力是童話IP打造的生命線
1.想象力滿足兒童的本能需求
1952年,長期任職于多倫多圖書館的李利安·H.史密斯在其著作《歡欣歲月》中提出,是兒童對想象力與戲劇性的本能追尋在推動著他們去接受或選擇圖書,探究好奇的天賦,或者說是某種想要拓寬天地的渴望自然而然地屬于兒童,屬于人類都擁有的童年時代。[4]李利安·H.史密斯的這些觀點從根本上廓清了文學之于兒童的意義及其審美發生機制。兒童青睞文學的初心在“想象力”,想象力是人類生命內在秉具的創造力,它天然向上增長,需要被呵護與不斷的營養供給,兒童本能地趨向于那些想象力茂密的領域,但他們常常是未被滿足的。愛因斯坦在《論科學》一文中指出:“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地說,想象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5]基于審美路徑的想象力滿足及開發,既是兒童文學發生的根本動因,也是其能夠作為精神產品存在的終極動力,同時更是童話IP吸引與滿足兒童需求的關鍵能源。
2.原創童話亟待提升想象力
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原創童話生產力獲得極大解放,“熱鬧派”與“抒情派”童話之爭引發了童話美學思潮的嬗變,也積極促進了童話精神風氣的革新。新世紀以來,童書市場一度熱銷的是貼近兒童現實生活的小說,影響了與現實有一定距離的童話的美學探求。從2017年第十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的評審來看,童話文體的創作業績整體上看不是很樂觀。普遍存在的問題是童話的創作觀念滯后,靠慣性寫作維持,缺失個性化的美學氣質與靈動的想象力,創作理念缺失對童話思維不斷的反觀與深化,導致童話的“文學性”彰顯不透,藝術魅力不足。近兩三年,這一現象稍顯好轉,童話新作有了一些新的氣象,但依然缺乏大手筆、高起點之作。這就要求我們對童話的美學創新作出多方考量與研討,因為這是直接有關于童話原創力內涵式提升的關鍵瓶頸突破所在。
生活于數字時代的兒童,信息接受方式與接受內容都在發生著革命性變化,其想象力的滿足已從既有的紙質內核走向各種媒體的融合再現,走向有聲化、立體化、視覺化、形象化的多元互動,走向從文學的想象世界到現實的景觀參與(如迪士尼樂園)。甚至我們很難想象,當人工智能全面實現時,傳統的“童話世界”可以發生怎樣的裂變。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浪潮中,隨著“數字化身份、視覺成為新的交互界面、萬物互聯、智慧城市”[6]等深度變革,童話奔騰的想象力將搭載軟件技術驅動的數字互聯,以全新的體驗方式改變兒童的生活。數字時代既對童話的想象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又為其“不確定”的未來提供了無限潛能。
因此,從優質童話IP打造的內容屬性來看,“想象力”將成為關鍵的價值質素,它與技術和數字化的系統變革深度契合。當然,基于構建人類文化家園的“共同價值”[7]是其必須堅守的價值底線。如此突出“想象力”也是基于我國兒童想象力發展的現狀,孫云曉、趙霞的《中國兒童想象力危機報告》指出:“眾多調查表明,中國兒童想象力的發展情況不容樂觀,已經到了需要全社會關注甚至拯救的地步。”[8]
(二)抓住童話IP打造的關鍵融合端
童話IP打造是由技術創新撬動的,其產品形態改變了傳統單一的閱讀方式,極大地豐富了兒童的審美體驗與生命感受。技術變革帶來藝術形式的變化,形式本身包含著內容,亦即技術會革新內容。童話IP打造需要抓住形式與內容深度膠著的融合端,在技術上與世界同步,在文化思想上緊緊扎根中國大地,處理好“變與不變”的關系,以真正創造實現本土IP的融合發展。融合端構成的幾個主要要素包括:數字化、視覺化、體驗化、文學母題性、民族性等。
1.數字化解放童話的生產力
在IP與全版權運營開發的概念框架里,原創資源實現最大化利益的途徑就是積極借助于數字化媒介,對文字產品作出多種可能性開發。數字媒體作為信息載體,包括數字化的文字、圖形、圖像、聲音、視頻影像和動畫等。數字媒體時代,傳播者多樣化,內容海量,傳播渠道交互,傳播更加以受眾為中心,這些特點使童話IP的打造更加聚焦兒童的接受訴求。“隨著數字產品的消費逐步增大,少兒數字出版日新月異……融媒體出版趨勢明顯,越來越多的出版機構將出版資源向‘出版+AR’業務傾斜”。[9]童話文體自帶的非現實、超現實因素,在增強現實(AR)技術的支持下,會釋放巨大的審美能量。在此基礎上,再加以各類APP的開發、影視動畫等的制作,IP打造將既有的紙質童話完全建構為立體多向度的審美資源,進一步延伸至主題公園,與孩子們的日常生活完全融為一體,所以童話IP審美較之傳統文本接受會增值多少倍,我們難以估量。事實上,“迪士尼”動畫的全球成功就是值得我們關注思考的案例。
2.視覺化審美趨勢革新童話創作理念
數字媒體文化表現形式更復雜,更具視覺沖擊力,更具有互動特性。因此“視覺化”是童話IP融合發展的必由路徑。這一趨勢對原創童話本身提出更高要求。我們能夠注意到少兒出版界在主動回應這一趨勢,推出IP打造的新童話文本。2016年,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與作家湯湯在童書出版文化生態大變遷下深度聯姻,成立“湯湯工作室”。工作室成立以來推出的作品首先內在地凸顯視覺化特質,為未來的童話IP打造打下了堅實的根基。“我們緊緊抓住了湯湯作品中最本真的特點,以一種在古典主義基礎之上對現代主義的提煉的‘新國風’風格來進行大刀闊斧的視覺革新”。“為了契合圖像閱讀時代,我們有意將讀者受眾年齡段進一步下沉:約制的圖幅以揮灑的整圖、跨頁圖為主,并通過解構原圖和二級插圖的配置,以文圖有機集合無縫嵌入的形式,將湯氏童話做成了‘東方紙上大電影’”。[10]2016年出版的一套六本的《湯湯奇幻童年故事本》,以及新近的《湯湯幻野故事簿》(第一輯3冊),逐步實現大制作的景觀與氣象,為影視視覺文本的轉換提供了堅實的“形象”與“故事”基礎。
3.優質童話IP豐富兒童的生命體驗
數字技術可以更新人類的審美體驗,但在根本上支持體驗內容的依然是人類的思想,文學創造屬于其中重要的組成。優質兒童IP必須是充分“體驗型”的,因為兒童的心智和認知總是與其具體的身體密切相關,因此文本中人物的“身體之真”與“身體感受之真”是贏得兒童讀者共感的必需的物質基礎。以“文學”為基石的兒童IP表達的核心必然是“情感”的、“具身”的,即便是知識型的獲取,也是經由具體人物與情感的通道。這是兒童IP的特質。再以湯湯的創作為例看,她長于在童話中作“具身化”的審美呈現。新作《幻野故事簿》中的幻野是一個完全陌生化的世界,其審美張力就在內部豐富的可能性。每一種生命形態都需要湯湯通過想象力去塑形,需要以文字去“具身化”,這個過程最見作家的創造能力。“眼淚魚”“空空空”“小青瞳”,都是基于日常生活細節創造出的想象人物,其瑰麗斑斕的生命色彩讓人震驚,加上插畫作者以濃麗的民族畫風所作的藝術詮釋,令這個系列充滿了幻野的質性魅力。
4.童話IP的大制作需回歸文學母題
文學母題是文學的根,它有關于人類的終極存在,所以常講常新。童話IP的大制作還原與創新的終究是那些文學的母題。這也指示我們的原創始終要秉持文學的“初心”,在現代能夠講出古老而年輕的人類故事。比如湯湯所寫的“幻野之境”就是一個巨大的隱喻系統,是一個召喚結構,等待生命去闖入。女孩青豆,和她的好伙伴山羊與母雞,他們在幻野中自由地隨性行走,他們路遇千姿百態的個體生命,目睹各種主體被“壓迫”“捆綁”的存在困境。他們自己也會經常性地被“惡”勢力控制,或迷失自我。這些都是對個體生命主體性含蘊的隱喻表達。湯湯所講的所有小故事其實都在講述一個人類的大故事,那就是對“我是誰”的反復問答;靡皟炔刂鵁o數的生命與可能,湯湯以想象的力量帶領孩子游歷人生,體驗宇宙,啟迪他們對生之奧妙作出自己完美的答卷。文學母題蘊含著恒定的情感結構,具有普遍的“人類性”意蘊,是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童話IP必備的文學性要素。
5.民族性是本土童話IP的靈魂
“民族性”是作家創作的先天文化基因。沒有文化根系的文學表達必然是無力的。童話IP想進入全球市場,必須是具有審美識別力的作品,而這來源于文化個性。湯湯的作品被業界公認為具有強烈的民族藝術特色,散發著獨特的中國美學風味。神話、志怪小說、民間文學等都是湯湯自然化用的精神資源。“借用文學人類學有關神話學、神話意象、中華祖先神話等研究成果,回到文化根脈與歷史深處,試圖解決原創中國兒童文學文化原型植根不深、形象塑造不力的問題,以切實從‘人類學想象’維度豐富中國兒童文學的藝術想象力”。[11]湯湯的創作實踐暗合于此,其對兒童文學審美想象力持建設性的認知與行動。從早期的童真之“眼”,到近期更為清晰深刻的童年形象,其自足的文學世界始終充溢著濃郁的東方審美氣質。
(三)童話IP的海內外推廣傳播
近年來,“中國童書走出去”成為少兒出版界熱議的話題。隨著少兒圖書版權資源和自主知識產權的積累,我國在原創童書對外輸出、童書插畫藝術國際交流、童書創作的國際合作等領域均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績。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打造了“中國童書海上絲綢之路”項目,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發起成立“絲路童書國際聯盟”,2018年中國成為博洛尼亞童書展主賓國。“2018年,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在收購澳大利亞新前言出版社的基礎上,成立新前沿出版社歐洲公司,致力于打造國際同步出版圖書項目,《水妖喀喀莎》和《阿詩有塊大花布》作為國際化同步出版的探索樣本,既有中國傳統文化血脈,又富含現代藝術精神,成為我國童書出版國際化的有益嘗試”。[12]事實上,“湯湯工作室”在2016年成立時,其發展策略定位就是全版權運營、打造優質IP、大力推動作品走出去。目前湯湯的作品已經在國內建立起立體的傳播體系,而海外也已經輸出譯介至英國、澳大利亞、日本、俄羅斯等國。
實際上,比之傳統紙本文學書籍的海外傳播,數字媒體承載下IP形態的文化產品更具有優勢,其速度更快,受眾輻射面更廣,接受更日常,可開發的文化產業價值是無限的。目前,湯湯工作室已經在推進電子書、有聲書的數字化制作,延展版權開發,推進影視制作。以目前已經搭建起的國際傳播平臺來看,童話IP的國際傳播會進入一個嶄新的歷史階段。
三、結語
童話文體是一種蘊含著巨大的審美想象力的獨特藝術形式,數字媒體為其想象力的增值與變現創造了難得的歷史機遇。童話IP打造是人文與科學的美麗相遇,它會從根本上解放童話的藝術生產力,成為我國文化軟實力提升的重要組成部分。IP概念的凸顯,加之以本土童話IP打造的強勁東風,將中國原創兒童文學資源再次推至一個嶄新的認識高度,優質的作家資源在全新的發展平臺上,正在逐步實現本土性和國際化的雙線推進與融通發展。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J].求是2019(6)
[2]劉雅銘新媒體時代兒童文學IP品牌的傳播路徑和發展趨勢一以“皮皮魯 總動員”為例[J] .出版廣角,2019(22)
[3]王壯錢思妍.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童書IP推動少兒出版國際化進程一對四大童 書IP內容視角的分析[J]出版廣角,2019(19)
[4][加拿大]李利安H史密斯歡欣歲月[M]梅思繁譯長沙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2014:16-17
[5][德]愛因斯坦.論科學愛因斯坦文集第一卷[M]許良英 范岱年,編譯北京:商務印書館, 1976.284
[6][德]克勞斯施瓦布第四次工業革命[M].李菁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127-154
[7]張軍樹立“共同價值理念構建人類文化家園([J]前線,2019(5)
[8]孫云曉,趙霞.中國兒童想象力危機報告[J]少年兒童研究,2009(11)
[9]周敏,杜玥回顧與展望:中國童書出版70年的金色年華[J]科技與出版, 2019(9)
[10]龔小萍浙少社湯湯工作室本土性和世界化的探索路徑[N].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20-06-02
[1]李利芳.藝術人類學視域下的中國兒童文學研究[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2020(2)
[12]武艷芹.我國童書出版國際化發展路徑探析[J].科技與出版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