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 探討磁共振在卵巢囊腫良惡性病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并分析良惡性病變的影像學特征。方法 選取2019年2月至2020年8月醫院收治的卵巢囊腫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均行磁共振檢查,以手術病理結果作為金標準,分析磁共振對卵巢囊腫惡性病變的診斷效能,并分析良惡性病變的影像學特征。結果 手術病理結果顯示,80例患者中,惡性病變48例,良性病變32例。磁共振檢查結果顯示,惡性病變45例,良性病變35例。磁共振診斷卵巢囊腫惡性病變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分別為93.75%(45/48)、100.00%(32/32)、96.25%(77/80)。磁共振影像學表現:惡性卵巢囊腫多為雙側分布,少數為單側分布,形態不規則,邊界不清晰,且成分多為囊實性或實性,明顯強化;良性卵巢囊腫多為單側分布,極少數雙側分布,形態規則,邊界清晰,且成分多為囊性,輕度強化或無強化。結論 磁共振診斷卵巢囊腫良惡性病變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均較高,且可較為清楚地顯示囊腫的影像學特征,為臨床診斷提供可靠參考。
關鍵詞 : 磁共振;卵巢囊腫;影像學特征;診斷;
卵巢囊腫是卵巢內形成的一種囊狀結構,多數患者并不會出現不適癥狀,但當其囊腫的體積增大時,可能會引起腹部沉重感、盆腔部位疼痛、性交痛等不良癥狀;若體積較大的囊腫長期存在且并未及時得到治療,則極易引起囊腫蒂扭轉并發癥,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1]。該病的發生與環境、飲食、激素等因素有關,根據囊腫的形態和性質可分為單側或雙側、囊性或實性、良性或惡性病變。早期診斷,并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治療,對于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2]。隨著影像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磁共振在臨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磁共振是斷層成像技術,可利用從人體中獲得的電磁信號重建人體信息。有研究顯示,磁共振具有多序列成像、圖像清晰和無輻射等諸多優勢,且具有較高的診斷準確度[3]。趙徳官和吳宇[4]的研究結果顯示,磁共振在卵巢疾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較高,可作為有效的輔助診斷手段。本研究選取2019年2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卵巢囊腫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以手術病理結果作為金標準,探討磁共振在卵巢囊腫良惡性病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并分析良惡性病變的影像學特征,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2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卵巢囊腫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年齡28~60歲,平均(44.00±3.12)歲,體質量指數18~22 kg/m2,平均(20.00±1.12)kg/m2;臨床表現,陰道不規則出血12例,輕微腹痛15例,月經量增多18例,腹部包塊伴腫脹腫痛22例,單純腹部包塊13例。本研究已通過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擬進行手術治療;可耐受磁共振檢查;患者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合并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處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的患者;合并嚴重精神障礙,無自主意識的患者;對Gd-DTPA對比劑過敏的患者。
1.2、 方法
1.2.1 、檢查方法
儀器為飛利浦Ingenia 3.0T MR超導掃描儀。指導患者取仰臥位,放置正線圈,行常規SE橫斷面T1、T2掃描,設置FOV為260 mm×360 mm,掃描矩陣設置為256×256,SE T1WI參數設置為TR 380~500 ms、TE 8~10 ms,回波鏈長度為4,連續采集4次信號;T2WI采用脂肪抑制系列,參數設置為TR 3 000~3 500 ms、TE 80~100 ms,回波鏈長度為19,連續采集4次信號;選擇患者病灶實性成分最清晰的層面,進行冠狀位、矢狀位、橫斷位掃描,并采用m DIXON序列,TR 5.6ms,TE 2.38 ms,反轉角為9°~10°;應用高血壓注射器,經患者肘靜脈,注入劑量為0.1 ml/kg的Gd-DTPA對比劑(上海舜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規格2 ml),然后開始掃描,相關參數的設置與平掃相同。
1.2.2、 圖像分析
掃描完成之后,將所采集的相關圖像傳輸至后處理工作站,由兩名經驗豐富的放射科診斷醫師以雙盲法進行評估。
1.3、 觀察指標
以手術病理結果作為金標準,分析磁共振對卵巢囊腫惡性病變的診斷效能,并分析良惡性病變的影像學特征。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1.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磁共振檢查結果
手術病理結果顯示,80例患者中,惡性病變48例,良性病變32例;磁共振檢查結果顯示,惡性病變45例,良性病變35例。磁共振診斷卵巢囊腫惡性病變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分別為93.75%(45/48)、100.00%(32/32),96.25%(77/80),見表1。
表1 磁共振檢查結果
2.2、 影像學特征
磁共振影像學表現:惡性卵巢囊腫多為雙側分布,少數為單側分布,形態不規則,邊界不清晰,且成分多為囊實性或實性,見圖1。良性卵巢囊腫多為單側分布,極少數雙側分布,形態規則,邊界清晰,且成分多為囊性,輕度強化或無強化,見圖2。
圖1 惡性卵巢囊腫
圖2 良性卵巢囊腫
3 、討論
大多數卵巢囊腫患者并無不適癥狀,但若囊腫發生破裂,則極易引起較為嚴重的癥狀,對患者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造成不良影響[5]。早期進行正確診斷,有助于及時發現患者病情,以采取針對性治療方案,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6]。既往臨床多采用超聲、CT、磁共振等影像學技術對該病進行診斷。超聲是臨床應用最為廣泛的疾病檢查手段,但其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擾,患者的腸氣、肥胖及操作者的經驗均會對檢查結果產生影響[7]。與超聲檢查相比,CT檢查在診斷腫瘤成像上具有明顯優勢,可對病灶的分布、形態和大小進行診斷;但其不足之處在于,具有一定的輻射,患者的接受度較低,且對病灶內部成分及微小病變的成像優勢不明顯,對于軟組織的分辨力較低,在盆腔疾病中的應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磁共振則具有無輻射、軟組織分辨力高、可動態增強掃描等優勢,且對于微小高強度信號的成像清晰,目前已是婦科類疾病的主要診斷方法[8]。陳熾翔和黃丹江[9]研究提出,與CT檢查相比,磁共振具有多層面、多方位、多參數成像的優勢,可以更加清晰地顯示患者的卵巢結構、病變情況,且其高分辨力有助于臨床醫師判斷腫瘤與鄰近正常組織之間的關系,從而正確評估患者的病情,進而改善預后。曹雪峰和楊瓊英[10]指出,卵巢良惡性病變在生物特性上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影像學表現也各有不同,磁共振可對病灶進行準確定位,為臨床診斷提供可靠參考。
本研究結果顯示,磁共振診斷卵巢囊腫惡性病變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分別為93.75%(45/48)、100.00%(32/32)、96.25%(77/80)。磁共振影像學表現:惡性卵巢囊腫多為雙側分布,少數為單側分布,形態不規則,邊界不清晰,且成分多為囊實性或實性,明顯強化;良性卵巢囊腫多為單側分布,極少數雙側分布,形態規則,邊界清晰,且成分多為囊性,輕度或無強化。
綜上所述,磁共振診斷卵巢囊腫良惡性病變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均較高,且可較為清楚地顯示囊腫的影像學特征,為臨床診斷提供可靠參考。
參考文獻
[1]陳穎,鄭蘊欣,曹輝基于技術進化理論的醫用磁共振成像設備技術成熟度及其應用評價[J].中國醫療器械雜志, 2018,42(3):228-231.
[2]高梅. MRI檢查在卵巢腫瘤診斷及鑒別診斷中的臨床價值研究[J].中國CT和MRI雜志, 2018, 16(1):118-120.
[3]王逄茂,李彥龍,王建核磁共振成像合并擴散加權成像在老年卵巢腫瘤中的診斷價值[J]中國醫學物理學雜志, 2019,36(7):789-793.
[4]趙德官,宇.核磁共振成像及擴散加權成像在卵巢腫瘤診斷中的應用研究[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 2018,15(2):99-102.
[5]張明媚經腹部聯合經陰道超聲檢查在婦產科急腹癥中的應用價值[J]醫療裝備, 2019,32(2):42-43.
[6]沈月紅,劉小紅卵巢上皮性腫瘤的MRI影像表現與病理學的對照研究[J]海南醫學,2019,30(13):1715-1719.
[7]魏奇龍,吳敏,林健誼多普勒超聲與MRI在診斷女性盆腔囊性腫塊中的應用比較[J] .中國CT和MRI雜志, 2020,18(1):140-142,153.
[8]簡繼紅,黃晶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卵巢囊腫蒂扭轉的應用價值[J] .醫療裝備, 2020.3311):44-45.
[9]陳熾翔,黃丹江兩種不同影像學方法對卵巢癌的診斷價值比較[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 2019,30(10):1220-1223.
[10]曹雪峰,楊瓊英卵巢腫瘤的MRI特及鑒別診斷分析[J].現代儀器與醫療, 2018,24(4)-19-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