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界對于金庸武俠小說有兩種意見:一是認為金庸小說是我國傳統小說形式,具有明顯的"中國風味";二是認為金庸小說是獨特的現代小說新形態[1...[全文]
發布時間:2021-06-02關鍵詞: 古典小說 形式創新 傳承 金庸武俠小說 語言
作為一種有效的思想研究方法論,武俠意識形態并未在武俠小說研究中鋪展開來,在其概念闡釋和研究規模上存在諸多不足,需要進一步完善,因此...[全文]
發布時間:2021-06-02關鍵詞: 金庸小說 武俠意識形態 民族觀 為國為民 反文化 人性
對方巖的田野調查結果表明,還珠樓主的乞丐書寫與實際狀況可能有些距離。但是金庸對丐幫的武俠書寫仍有重要貢獻。...[全文]
發布時間:2021-06-02關鍵詞: 金庸武俠小說 丐幫 還珠樓主 永康方巖
金庸武俠小說中,主人公之習武歷程及其成為大俠之路并不能成為武俠小說成功的唯一元素,情之正與變乃金庸最擅于駕馭而且發揮得淋漓盡致之所...[全文]
發布時間:2021-06-02關鍵詞: 關于金庸的論文
1985年,李碧華小說《霸王別姬》在香港出版;1993年陳凱歌在原著的基礎上對其進行改編,拍攝成電影。...[全文]
發布時間:2021-04-30關鍵詞: 《霸王別姬》 陳凱歌 李碧華
兩位作家看似刻畫戲劇演員的悲劇人生,實則描摹世間百態甚至歷史宿命,一定程度上表現出個人與時代的緊密聯系,以及對女性悲劇命運的省思與...[全文]
發布時間:2021-04-30關鍵詞: 《青衣》 《霸王別姬》 戲劇題材小說 女性
學術分析《霸王別姬》的英譯字幕從而探究中國文化"走出去"的途徑
《霸王別姬》的原型是李碧華的同名小說,于1993年在中國香港上映并在同年獲得了第4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成為我國唯一一部獲此殊榮的...[全文]
發布時間:2021-04-30關鍵詞: 霸王別姬 翻譯策略 中國文化 途徑
基于影片,深入探索程蝶衣命運的悲劇性,從而引發對生命本體的思考。以信念、形象、意境三個向度為例,分析程蝶衣"不瘋魔不成活"的人生悲劇...[全文]
發布時間:2021-04-30關鍵詞:
霸王別姬》以京劇文化為背景,講述了飾演霸王與虞姬的戲子之間的愛恨糾葛,真實刻畫了京劇在不同時代的興起與沒落,引起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思...[全文]
發布時間:2021-04-30關鍵詞: 霸王別姬 漢語言文學 畢業論文
《透明的紅蘿卜》中那個飽受苦難的無言的小黑孩、那根閃耀著金色光芒的透明的紅蘿卜、那種奇異神秘的魔幻的氛圍共同訴說著一些不為人知的心...[全文]
發布時間:2021-04-23關鍵詞: 《透明的紅蘿卜》 莫言 情感體驗 深層意蘊
常德絲弦新編曲目的唱詞用文字發現、發掘了這個“系物樁”以及“它的周圍”的人事和文化遺存,記錄了常德本土以及湖湘大地的地理風物、歷史...[全文]
發布時間:2021-04-23關鍵詞: 常德絲弦 唱詞 主題類型 藝術傳達 價值
梳理宋代至清代,清代至近代時期傳統閩籍詩人的優秀代表作,我們仍可以深切感受他們的熾烈情感。傳統閩籍詩人的愛國精神,愛國情懷,已經融...[全文]
發布時間:2021-01-29關鍵詞: 傳統閩籍詩人 愛國 文化精神
綦毋潛,字孝通;虔州(今江西贛州)人,唐代著名詩人。開元十四年進士及第,授宜壽尉,后來被任命為校書,大約在天寶初年,放棄官職回到江...[全文]
發布時間:2021-01-29關鍵詞: 綦毋潛 山水詩 寺廟詩 贈答詩 藝術風格
張潮與冒襄曾經為鄰亦是好友,張潮期冀冒襄能為松蘿茶寫詩賦文給予贊譽;然冒襄卻辜負了張潮的殷切期望……究其原因,張潮甚是遺憾地說;“...[全文]
發布時間:2020-11-10關鍵詞: 清代 張潮 松蘿茶賦
佛教認為人生來就是受苦受難的,它宣揚了一個沒有痛苦、只有快樂的彼岸世界,于是佛教成為當時人們的精神寄托,并于南北朝時期異常繁盛,一時之...[全文]
發布時間:2020-11-10關鍵詞: 釋氏輔教 志怪小說 觀音信仰 佛教思想
《古詩十九首》往往用多種多樣的空間表現形式來創造詩歌的空間意象,其中在景物的變換和人物的行動里,移步換景是其主要的空間表現手段。...[全文]
發布時間:2020-08-15關鍵詞: 《古詩十九首》 時空意象 空間轉換
意象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學現象,寄托著人們獨特的生活觀念、情感及思維的反映模式等,《古詩十九首》作為五言詩中最早期最成熟的代表作品,在...[全文]
發布時間:2020-08-15關鍵詞: 植物 意象 生命意識 《古詩十九首》
本科艾略特詩學觀點的誤讀矯正--與《艾略特詩學觀點質疑》一文作者商
20世紀三四十年代,艾略特(T. S. Eliot,1888-1965) 的詩歌經由趙蘿蕤、葉公超、溫源寧、卞之琳、曹葆華等學者的譯介,迄今已逾半個多世紀....[全文]
發布時間:2020-07-31關鍵詞: 艾略特詩學觀點質疑 非個人化 情感 解釋
語言是一個動態系統,處在不斷發展變化之中。隨著語言的發展,新的語言現象會不斷地產生,舊的語言現象會不斷地消失,從而使語言系統實現動...[全文]
發布時間:2020-05-19關鍵詞: 消失 傷 語義演變 程度副詞 跨方言
上古漢語中“亡”“莫”“罔”等?杀怼皼]有誰”“沒有什么”的意思!恶R氏文通》(2009:83-85)將表“無人/物”義的“莫”“無”歸入“約指...[全文]
發布時間:2020-05-19關鍵詞: 否定性無定代詞 否定動詞 否定副詞 亡 產生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