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文化孕育的藝術形式具有獨特的民族烙印和民族精神。透過這些藝術形式,人們可以窺見中國文化的精髓以及中國文化與藝術的完美融合。我國傳統文化對我國美術教育有著深遠影響。學習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美術知識,不僅能夠使學生掌握美術的相關內容,而且能夠使學生借由美術教育對我國傳統文化有更為深入的認識。因為美術教育不僅要教給學生繪畫技巧,而且要使學生明白繪畫的精神,這樣學生才能把握繪畫作品的靈魂與本質。該文介紹中國傳統文化,剖析其對美術教育產生的影響,探究如何在美術教育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
關鍵詞:美術教育,滲透,中國傳統文化
文化是藝術的根基,我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孕育了大量出色的藝術形式。究其原因,是這些藝術形式本身蘊含了我國民族性的元素,人們能夠在其中尋找到我國的民族文化基因,因此,這些藝術形式在世界范圍內具有較好的辨識性,能夠真正代表中國文化、代表中國。美術教育作為我國一種歷史悠久的教育內容,一直根植于我國肥沃的文化土壤中,得到了較好的保護并順利發展。隨著西方文化的進入,我國美術教育的形式發生了一些變化。從根本上看,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對于美術教育來說是一件好事,它能夠促進教育者在文化碰撞中尋找差異,彌補文化差異帶來的不足,借助先進文化的優勢,為美術教育帶來新的發展。但是,近年來,一些學校的美術教育者開始向西方文化傾斜,較少汲取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養分。這對于我國美術教育的發展是不利的。因此,美術教育者應平衡中西文化對美術教育的影響,將中國傳統文化更好地滲透到美術教育中。
一、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意義
中國傳統文化在藝術領域和時代演進中都有著重要影響。在藝術領域,中國傳統文化能夠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由中國傳統文化衍生出的藝術形式自不必說,其文化基因就包含著顯著的中國文化基因,在后期的發展過程中,這種基因也不會被磨滅;而由國外引進的藝術形式,如果引入國內后和我國傳統文化融合,就會受到我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在整體上呈現東方特色,表現出傳統文化特色。從更為廣泛的社會意義上說,中國傳統文化在時代演進中作用顯著。中國傳統文化能夠帶領中國社會在復雜的文化森林中尋找到屬于自己的聲音,這對于百花齊放的文化領域而言尤其重要。只有這樣,才能使中國文化在世界文化潮流中保有自己的特色,具有更深遠的影響,發揮出更為獨特的文化作用。
二、中國傳統文化對美術教育的影響
1. 中國畫對美術教育的影響
中國畫作為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代表性藝術之一,對于美術教育具有顯著影響。首先,中國畫中包含了許多鮮明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從繪畫所用的紙張、筆墨,到作畫理念、繪畫技法以及表現形式,無一不打著中國傳統文化深刻的精神烙印。因此,教學中國畫,能夠將這些信息展現出來,使學生不僅能夠了解中國畫這種載體,而且能夠理解中國畫蘊含的豐富的傳統文化?梢哉f,中國畫就是一座中國傳統文化寶庫,能夠使學生在美術教育中更深入地了解到我國美術的起源和發展、技術和理念,從而形成更獨特的創作思想。
其次,學習中國畫能夠磨煉學生的心性。中國畫和西方繪畫不同。西方繪畫,尤其是油畫,在繪畫過程中首先要在畫布上打底稿,進而不斷堆積色彩、形成意象。如果創作者在繪畫過程中出現錯誤,可以及時涂改,在原來的色彩上覆蓋新的色彩,使畫面不受影響。但是,中國畫受繪畫材料的影響,出現錯誤時難以在畫面上修改,這對于創作者的基本功要求很高。在落筆之前,創作者必須在頭腦中清晰地形成一個輪廓和概念。此外,創作者必須掌握嫻熟的技術,將頭腦中的意象絲毫不差地訴諸筆端,不出現任何閃失。因此,學生在美術教育中接受中國畫技法訓練,能夠使學生掌握高超的繪畫技法,磨煉心境,更好地融入繪畫意境,利用中國傳統文化獲得更佳的創作角度和更高的創作能力。
最后,研究中國畫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中國畫和傳統西方繪畫不同,傳統西方繪畫講究形似,而中國畫更講究神似。中國畫流派中的大多數流派在探討中國畫的氣韻與意境。如,中國畫作品中會大量出現留白,在山水畫中,留白有時代表一片廣闊的水域,有時代表群山中繚繞的云霧。創作者不對意象進行具象化的描繪,僅僅通過留白的形式進行表現,給觀賞者留下足夠的余韻和聯想空間。學習中國畫,能夠使學生掌握這種繪畫技法與理念,使其想象力和創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2. 傳統書法對美術教育的影響
漢字獨特的構造形式以及中國文化對其的影響,使中國書法在功能性之外,還表現出了卓越的美學價值,通過長時間的發展和演變,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一種以文字為樣式和內容的藝術形式。在美術教育過程中學習書法,可以使學生了解文化意象,了解到我國藝術形式的多樣性,進而拓寬藝術創作思路,獲得更廣的創作自由。此外,在中國畫的發展中,書法一直如影隨形,很多繪畫作品中都有書法的影子。書法與繪畫內容相得益彰,使繪畫作品更有韻味,更能凸顯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所以,在美術教育中加入關于書法的內容,能夠使學生了解到更多的藝術形式,借助書法和繪畫的融合了解形式美的多重構造途徑,進而彰顯美術教育的成效。
三、在美術教育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途徑
1. 提升教師的傳統文化素養
傳統文化不僅是一種表現樣式,而且是一種文化精神。透過這層文化精神,人們能夠了解到濃縮在其中的幾千年燦爛的文化內容。它是我國古代文化發展的縮影,是我國古代先賢智慧的象征。隨著歷史的發展,傳統文化衍生出多種多樣的藝術表現形式,這些藝術形式逐漸成為一種文化符號,使中國傳統文化更加具體化。面對這些具體的知識,如何將其傳遞下去,使美術教育獲得更良好的效果,是值得探討的事情。首先,教師要有較高的思想認識。面對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并存的事實,要從認識層面明白文化對于藝術創作和藝術教育的意義,尤其要了解傳統文化對于當代美術教育的重要意義。其次,教師要開闊視野,了解全球文化發展的形勢,不盲從、不跟風,能夠緊緊抓住我國傳統文化的符號,在今天的世界藝術潮流中再次發揮其作用,創作出具有中國文化語言的美術作品,并借此開展美術教育,使學生建立文化自信。最后,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要向學生傳授知識,教師自身首先要有更高的理論水平和更完善的知識體系,只有這樣,才能使美術教育以教師為原點,構建一個更為廣闊的平臺,有效提升教育水平。
2. 營造校園的傳統文化氛圍
事實上,傳統文化的滲透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進行長期而深遠的熏陶。只有在潛移默化中教導學生,才能使傳統文化真正滲透進學生的思想和認識,使學生從根本上接受傳統文化,強化傳統文化在美術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學校為強化傳統文化的滲透,可以在校園文化氛圍營造中加入一些具有特色和內涵的內容,如國學常識、詩歌內容、古代名家及其書畫作品介紹等,使學生在日常行走坐臥時就受到潛在影響,對傳統文化有更為具體、廣泛的認知,促進傳統文化融入美術教育,使美術教育與傳統文化結合得愈加緊密。
3. 在美術教育中增設關于傳統文化的內容
傳統文化要在美術教育中滲透融合、生根發芽,歸根結底,需要美術教師恰當地設置課程,這是將傳統文化融入美術教育最直接的辦法之一。傳統文化涉及的范圍極廣,尤其是在藝術創作方面,根植于傳統文化的藝術形式在我國得到了良好的發展。因此,在美術教育中滲透傳統文化,需要在課程內容上下功夫。首先,結合傳統文化,實現美術創作思想與傳統文化對接,將傳統文化融入創作思想;其次,融入傳統創作技法,使學生能夠在技術上汲取過去的長處,少走彎路,進而在傳統技術的基礎上做一些創新,尤其是和現代繪畫技法相融合,創造出新的表現形式;最后,是在繪畫材料上進行融合革新。傳統繪畫材料如宣紙、墨汁、毛筆等在今天的美術創作中仍有一定的意義,不僅能夠提供新的創作路徑,而且能為美術創作者帶來新的創作靈感和創作角度,使美術教育的基礎更牢、著眼點更遠、效果更佳。
4. 著力挖掘傳統美術資源
我國傳統文化源于生產生活,藝術又源于傳統文化,因此,藝術就是在生產生活中逐漸發展起來的。生活和生產是藝術的土壤,其中凝聚了廣大勞動人民的智慧和美學認知。無論從藝術內容的豐富性角度講,還是從時間跨度上看,這些積淀的藝術資源都是價值連城的瑰寶。傳統美術資源作為其中的一部分,對于今天的創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因此,在美術教育過程中,教師可以挖掘傳統美術資源,吸收有用的內容,便其為美術教育和美術創作所用。
5. 積極組織課外傳統文化學習活動
傳統文化的學習并非一朝一夕之舉,也并非方寸之間之事。美術教師應認識到傳統文化對美術教育的深刻影響,以及將傳統文化滲透到美術教育中的任重道遠。因此,美術教育不應僅僅局限在校園中,教師應把學生引導至更為廣闊的天地,尋找傳統文化的起源,感受傳統文化的繁榮和發展歷程,體會其美感,觀賞其成果,在歷史與現實之間深刻領會傳統文化對如今美術教育和美術發展的重要意義。教師通過組織這類文化交流活動進一步觸發學生對于此類問題的深入思考,能夠切實強化傳統文化與美術教育的有機融合。
結語
中國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其傳統文化發展綿延數千年。在這肥沃的文化土壤之上,形成了大量的藝術形式。美術教育承此文化余蔭,應沿襲傳統文化脈絡,繼承傳統文化符號,在文化輸出上作文章,使我國美術教育擁有自己的特色,進而培養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一流美術人才。
參考文獻
[1]楊思杰.新時期美術教育教學體系的反思與重構.中國教育學刊,2015(4).
[2]楊梅.高校美術教學中民間美術的應用.現代裝飾(理論),2015(6).
[3]李春立.透過美術教材,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現代化,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