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 觀察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腎病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2015年5月—2020年11月在天津河西瑞京醫院中西醫結合科就診并確診為糖尿病腎病的患者152例,根據就診順序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76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西藥治療和飲食運動干預,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中藥湯劑治療。比較兩組治療總有效率、24 h尿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結果 研究組患者顯效34例,有效39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6.05%;對照組患者顯效29例,有效35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為84.21%。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24 h尿蛋白及UAER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24 h尿蛋白及UAER分別為(1.03±0.41)g/24 h和(70.01±5.58)μg/min,分別低于對照組的(1.79±0.33)g/24 h和(80.16±5.48)μg/min,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腎病的臨床療效明顯,能有效提高臨床總有效率,降低24 h尿蛋白及UAER,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 中西醫結合:糖尿病腎病;臨床療效;
近年來,糖尿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并有年輕化的趨勢。糖尿病的病勢綿延,需要長期堅持治療和飲食干預,給患者帶來巨大的困擾。糖尿病并發癥較多,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是對糖尿病患者腎功能造成損耗或破壞的一種微血管病變,具有較高的復發率和致死率,危害較大[1]。糖尿病腎病如果錯過早期的干預,就會逐步造成腎功能的進一步損耗甚至衰竭,最終發展為尿毒癥,危及患者生命健康[2]。因此,如何控制糖尿病腎病的病情發展,對患者的健康至關重要。目前臨床多采用飲食控制、運動和西藥對癥處理為主,控制病情進展的效果仍有不滿意,中醫藥對于糖尿病腎病的治療效果優勢明顯。為進一步探究糖尿病腎病的有效治療方式,本研究觀察了中西醫結合方案對糖尿病腎病的臨床療效,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本研究選取2015年5月—2020年11月在我院中西醫結合科就診并確診為糖尿病腎病的患者152例,根據就診順序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76例。研究組中男性55例,女性21例;年齡41~73歲,平均(52.16±6.58)歲;病程1~9年,平均(4.25±1.57)年。對照組中男性53例,女性23例;年齡43~70歲,平均(53.34±5.47)歲;病程1~9歲,平均(4.41±1.49)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觀察對象對本研究均知情同意。
1.2、 診斷及納排標準[3,4]
(1)西醫診斷標準:依據WHO 1999年關于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空腹血糖(GLU)≥7.0 mmol/L;24 h尿微量白蛋白連續檢測3次的2次結果在30~300 mg。(2)中醫診斷標準:依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制訂,形體消瘦,口渴喜飲,四肢乏力,神疲,舌紅少苔,脈澀。(3)納入標準:符合上述中西醫診斷標準;自愿參與本研究。(4)排除標準:心、腦、肝等器官嚴重疾病患者,妊娠或哺乳期患者,嚴重精神疾病患者,對本研究藥物存在過敏史者。
1.3、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西藥治療和飲食運動干預,具體如下:諾和銳30,皮下注射;伴有血壓或血脂異常者,口服纈沙坦、他汀類藥物等對癥治療;調整飲食結構,限制蛋白質攝入,適度運動。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中藥湯劑治療,方藥如下:生黃芪30 g,黨參、山藥、丹參各20 g,麥冬、熟地、川芎、葛根、五味子、丹皮、蒼術、山茱萸、茯苓、豬苓、澤瀉各10 g,水蛭6 g,1劑/d,水煎服,早晚各150 ml。兩組患者均持續治療2個月。
1.4、 觀察指標
(1)臨床總有效率。顯效:臨床癥狀和體征完全緩解,GLU<7.0 mmol/L,24 h尿蛋白定量降低≥60.00%。有效:臨床癥狀和體征改善,GLU為7.0~7.9 mmol/L,24 h尿蛋白定量有所降低但<60.00%。無效:臨床癥狀、體征、GLU及24 h尿蛋白定量無明顯改善?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2)糖尿病腎病臨床觀察指標。分別于治療前后檢測并比較兩組患者的24 h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0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4.2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研究組與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n(%)]
2.2 、兩組24 h尿蛋白及UAER比較
治療前,兩組24 h尿蛋白及UAER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24 h尿蛋白及UAER,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研究組與對照組24 h尿蛋白及UAER比較(±s)
注:與對照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同組治療前比較,b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cP<0.05。
3 、討論
糖尿病隨著病情的發展,逐漸出現的各種并發癥,給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威脅。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常見的一種并發癥,是由于高血糖水平引起的循環障礙,引起腎臟組織缺血缺氧出現的腎功能損傷。糖尿病腎病早期病情隱匿,且進展較為緩慢,常被患者忽視。糖尿病的臨床治療多為控制血糖,監測并控制各項指標等對癥處理,但是這類治療方式一般只能延緩疾病的進程,并不能阻止對腎臟等身體機能的損害,一旦出現大量蛋白尿,則患者腎功能損傷不可逆轉[5,6]。糖尿病腎病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式,臨床西醫治療主要以控制血糖、血壓、血脂等指標,調整飲食結構,適量運動等為主,但治療效果并不理想。
中醫將糖尿病腎病歸為“水腫”、“消渴”等范疇,辨證為陰虛為本,燥熱為標,當屬本虛標實之證;颊呔貌£幯澨,血不載氣,氣血推動無力,血運不暢,瘀血阻于腎絡而為病,故病位責之于脾腎,病機在于氣陰兩虛,瘀阻腎絡。治當益氣養血、扶正固本[7,8]。本研究中,研究組采用的方劑中黃芪益氣固表利水消腫,黨參、五味子、麥冬一補一斂一清,益氣斂陰生津,熟地、山藥、丹參、山茱萸、茯苓、豬苓、澤瀉等補瀉兼施,川芎、丹參活血化瘀,水蛭通經驅濁,全方配伍,陰陽互施,補瀉兼俱,功能滋腎健脾養胃,扶正祛邪固本。本研究中,中藥方劑聯合西藥治療的研究組的總有效率為96.05%,高于單純西藥治療的對照組的84.21%,24 h尿蛋白及UAER的改善情況也明顯優于對照組。提示,中西醫結合治療能有效控制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并能有效改善腎功能指標。
綜上所述,對于糖尿病腎病患者,采用中藥方劑聯合西醫常規治療,能有效提高患者臨床療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周大志,郭蘭芹.降糖補腎湯臺纈沙坦治療糖尿病腎病62例臨床觀察[J]湖南中醫雜志, 2020,36(11):59-61.
[2]楊歡,黃靜,冉靖,等.溫腎通絡方佐治早中期糖尿病腎病30例療效觀察[J]國醫論壇, 2020,35(6);:38-40.
[3]柳占富中西醫結合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臨床療效[J].吉林醫學, 2020,41(11):2743-2744.
[4]王琦.中西醫結合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臨床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 2020,36(11):1443-1444.
[5]孫富華,古麗革乃巴斯提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腎病進展[J]新疆中醫藥, 2020,38(4).111-114.
[6]潘賀中西醫結臺治療糖尿病腎病的效果觀察及對生化指標的影響[J]實用糖尿病雜志, 2020,16(4):22-23.
[7]沙菲基于數據挖掘的中藥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相關研究[D]遼寧中醫藥大學, 2020.
[8]陳歡益氣養陰通絡法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的meta分析[D].遼寧中醫藥大學,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