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文明戲出現于清朝末年至民國初期,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高漲之際,由民間組織自發編演。文明戲是相對于舊劇來說可以快速反映當時現實社會生活的戲劇樣式。
文明戲之文明一詞其實來自于文明戲所表達的主題是“文明的”.文明戲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每一發展階段的特點與文明戲所表達的主題密不可分。將文明戲的主題演變作為獨立的研究內容,從主題演變的角度看待文明戲在中國文學史、戲劇史和文化史上的地位,可以對文明戲的發展脈絡做精神內核的透視,對其興起、發展、衰落與繼續生存的外貌有更為深刻的理解。需要說明的是,本文所謂的“主題”比較寬泛,只要圍繞一個相對集中的內容領域在本文就可以算作是一個主題。主題可以是思想情感、題材內容、涉及的領域等。
。ㄒ唬┪拿鲬蛑黝}演變研究緣起
說到文明戲,很多人會將視點集中在文明戲的表現形態上。例如,文明戲對我國沿襲了上千年的傳統戲曲藝術形式進行了突破,擯棄了傳統戲曲中一直以來所形成的“舞蹈化”、“程式化”等舞臺動作體系,轉而開始注意對人物生活化的舞臺姿勢進行描繪;文明戲沿襲了中國傳統戲曲習慣使用的“幕表制”,即編劇人可以先不把劇本編寫完整,僅對故事框架進行編排就可以了,一部劇可以分成若干場次,將相應的角色分配在每一場里;結構上文明戲呈開放式;文明戲注重類型化的人物塑造等。而事實上,文明戲之所以被民間自發地冠以“文明”二字主要是因為文明戲所表現的思想主題。文明戲一度被當時的社會精英和社會改良者所批評的焦點并不主要在于形式,而在于其主題內容。以致“一提起‘文明戲',我們便會感覺到,在目前是怎樣的一個惡劣而且鄙賤的名詞!”
當時與文明戲一起被批評的還有新鴛鴦蝴蝶派的小說,文明戲與新鴛鴦蝴蝶派一起被當作封建余孽。以致后來一提起文明戲就被認為是“低級趣味”的戲,充滿“誨淫、誨盜、提倡迷信”,因此,文明戲事實上被關注的還是其表現的思想內容。
對于文明戲主題的研究應該放在歷史動態的發展變化方面,并將其置于社會變革、現代化、社會分層、商業文化和性別關系等社會歷史文化大背景下去研究,這樣不僅可以對其發展變化的外部表現形態進行描繪,更能夠探尋文明戲專題發展的內在推動性因素,并結合這些文明戲主題演變的文化現象對產生于文化變革時代的文化樣式發展規律進行反思;谝陨蟽牲c分析,本文將研究內容確定為文明戲的主題演變研究。
(二)本文主要研究內容
首先,本文對文明戲主題演變的過程及表現進行總結和描述。歐陽予倩將文明戲劃為三個階段:1907 至 1911 年為文明戲的創始時期;1911 至 1917 年為文明戲的興盛發展時期;1917 至 1924 年為文明戲逐漸走向衰落的時期。后來日本學者瀨戶宏認為文明戲的發展應該劃分為 5 個時期:第一階段,1899 至 1907 年為文明戲的萌芽期(“學生戲劇”時期);第二階段,1907 至 1913 年為文明戲的創始發展期(“新劇”時期 1);第三階段,1913 至 1917 年為全盛期(“新劇”時期 2);第四階段,1917至 1949 年為衰弱變質期 1(“文明戲”時期);第五階段 1949 至 1966 年為衰弱變質期 2(“通俗話劇”時期)。
本文認為 1924 年之后的原有文明戲形式和內容固然以其他的形式存在著,但是已經與原初意義上文明戲的性質發生了變化,所以本文對文明戲的分期采用歐陽予倩的三階段說。本文將三個階段文明戲表現主題的發展變化過程作為主要研究內容,既是對文明戲主題發展脈絡的總結,同時也是為本文的后續研究構建載體。
其次,本文將對文明戲主題演進的內外影響因素進行研究。文明戲主題的發展演變基于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中國戲劇及戲劇文學本身發展的結果;另一方面也是在多種社會文化因素共同影響下的結果。本文既對文明戲主題發展的整體外部表現進行描寫,同時也將文明戲主題演進置于戲劇發展規律和大的社會文化背景中,揭示文明戲及中國戲劇主題發展演變的規律性問題。
最后,本文將對文明戲主題的后世影響進行探究。文明戲主題中的各種要素在文明戲之后以各種形式得以保留,這些要素以各種形式影響著戲劇或者相關藝術形式的思想內容。對于這些后世影響的研究,可以使人們具有對文明戲主題的發展變化更為完整的認識。
。ㄈ┍疚牡难芯糠椒
本文主要采用文獻法。本文的文獻包括文明戲原文、文明戲劇情和關于文明戲的研究文獻。文獻分析采用歸納和演繹相結合的思路。
。ㄋ模┍狙芯康闹攸c和難點
本研究中關于文明戲主題發展的影響因素研究是重點也是難點。
。ㄎ澹┪拿鲬蛑黝}演變相關研究現狀
本文研究內容主要涉及文明戲主題演變的表現、主題演變的原因以及后世影響。本文引用文獻的方式主要是歸納和演繹。借助于相關的研究,從現有與文明戲主題研究的相關研究文獻中均可以獲取主題演變研究內容要素。本文對現有關于文明戲主題研究的文獻進行歸納,然后分析這些文獻對于本研究的意義。對于文明戲主題的研究已經有 90 多年的歷史,本文所梳理的文獻為 20 世紀 80 年代至今關于文明戲主題研究的文獻。之所以這樣,一方面由于受本文借助的文獻資源庫和數據平臺所收納文獻的時間段所限,另一方面這些文獻已經對之前的文獻進行了詳細的研究,本研究結合互文的策略對之前的文獻研究進行考證,以保證研究的科學性。關于文明戲主題研究的文獻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關于文明戲起源的研究文獻。對文明戲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是中國戲劇自身發展的結果,一種認為是舶來品。后來,文明戲來自于日本為人們所公認。20 世紀 80 年代之后,研究者在文明戲產生的問題上又有了新的看法。有的研究者認為文明戲取自于日本,柏彬認為文明戲由春柳社引入中國(《我國話劇的來源及其形成的探索》 柏彬 《戲劇藝術》 1979-7-2),是由日本舊劇歌舞伎派生出來的新派劇演變而來,文明戲并不來自于歐洲。而有的研究者則認為文明戲來源于西方,王衛民(《論我國早期話劇--文明戲的劇作--中國話劇劇作初探之一》 劉普林 《淮北煤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1986-10-01)就認為既然文明戲始于上海學生演劇,上海學生當時演的劇源自于日本新派劇和西方話劇,而日本的新派劇也是受到西方話劇的影響發展起來的,所以也可以籠統的說文明戲就源自于西方。進入新世紀以來,人們對文明戲起源的認識基本上傾向于該劇種是受到多種戲劇形態的影響,既受到西方戲劇的影響,同時日本新派劇也直接催生了文明戲的產生,但是文明戲也是植根于中國本土戲劇的戲劇形態。關于文明戲起源的研究文獻可以幫助我們對文明戲主題的淵源進行朔源性的探究。因為,對文明戲產生影響的藝術、美學以及思想形態必然會影響到文明戲所表現的主題形態,而這些文獻可以幫助本文對文明早期的主題形態及這些主題形成的來源進行解釋。
其次,是對文明戲興起和衰落原因進行探究的文獻。這一類文獻將文明戲置于歷史文化空間內,既探討文明戲在當時發生和發展的具體情況,更對文明戲發展命運進行了探究。這些文獻對本文很有研究內容方面的幫助,也有研究方法方面的借鑒,本文對文明戲主題的歸類和主題演變影響因素的探究主要依據這些文獻。另外,這些文獻采用的研究思路也為本文第二部分研究提供了可供借鑒的范式。對于文明戲興起的原因學術界一般從兩個角度分析,一個角度是文明戲興起的社會因素,一個角度是文明戲所表現的主題內容。研究者將文明戲的興起與發展與當時幾大歷史重大事件相聯系,這些重大事件包括辛亥革命、五四運動等。研究者普遍認為,辛亥革命前期文明戲所表現的思想內容具有很強的政治宣傳和教育意味,這正迎合了當時大眾和精英階層的心理接受取向,所以獲得了發展的契機。研究認為辛亥革命后期,文明戲大量擴張,所涉及的主題領域也開始走向大眾化和商業化。而五四運動之后,文明戲開始遭受批評,主要是因為其中所表現的思想內涵充斥著鄙俗的東西,被貼上了封建余孽的標簽。在文明戲的衰落研究領域,研究者將文明戲的衰落歸納為當時歷史時期的社會層級形態、社會政治文化環境變化以及文明戲本身發展的弊端等原因?傊,這些研究對于本文的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都具有重要的啟示。
再次,是對文明戲與國外戲劇的關系研究。國外文獻與文明戲之間的關系主要表現在國外戲劇對文明戲的影響,包括表現形式與思想內容兩個方面。文明戲很多的劇作是從國外翻譯而來,在翻譯的過程中又進行了改造,同時在文明戲引入國外戲劇理論與劇作的時候,國內劇作者的文化接受心態、文化改造心態、文化錯位以及文化認同等都對文明戲的主題形成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有部分研究者從具體的文明戲劇社有針對性地引入國外話劇的角度進行研究,去考證具體的文明戲與國外戲劇的淵源關系。從這一角度去研究文明戲可以揭示文明戲創作主題的淵源,并對其改造國外戲劇的動機、過程和結果進行描述,將這些置于文化心理學的背景之下,從文化接受與傳播的角度探究文明戲主題的發展演變過程。通過文獻梳理,“文明戲主題演變”可作為研究內容,根據現有文獻為本文提供的材料與思路,本研究具有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