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論文第三篇:廣東省無非洲豬瘟小區建設難點及解決措施研究
摘要:無非洲豬瘟疫區建設是農業農村部推進常態化防控非洲豬瘟的重要舉措,非洲豬瘟防控的根本方向。本文通過介紹無非洲豬瘟小區建設的依據、要求和重點,結合廣東省無非洲豬瘟小區建設案例實踐經驗,分析難點弱項,提出解決措施,為廣大生豬企業創建非洲豬瘟無疫小區提供參考。
關鍵詞:非洲豬瘟;無疫小區建設;
非洲豬瘟(Africa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豬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烈性、高度傳染性生豬疾病,2018年8月在我國首次發生以來,短短半年時間,傳遍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給我國的生豬養殖業造成了巨大損失。當前,我國非洲豬瘟防控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但病毒已在我國定殖并形成較大污染面,疫情發生風險依然較高,稍有松懈就可能反彈擴散,近期又面臨變異毒株和基因缺失毒株的新挑戰,該毒株不易發現,精準清除難[1]。開展無非洲豬瘟小區的建設有利于企業進一步規范生物安全管理,是破解當前防控難題的有效措施,也是最終實現非洲豬瘟根除的必由之路。由于無非洲豬瘟小區建設是農業農村部推進的一項新工作,許多有創建意愿的生豬養殖企業對建設要求不了解或了解不全面,不知如何著手,本文結合前期建設案例經驗對相關政策進行闡述和介紹,旨在為廣大生豬養殖企業和官方獸醫機構開展建無疫小區提供參考,有效促進該項工作的順利推進。
1 無疫小區的意義
在沒有安全疫苗可應用的情況下,提高生物安全水平,是防控和凈化非洲豬瘟的唯一出路,也是防范基因缺失毒株的根本方向。無非洲豬瘟小區建設工作可有效促進企業生物安全操作規范化和制度化,織密生物安全防護網,顯著提升防護水平。通過對養殖場和在同一生物安全管理體系的若干場和配套單元組成的小區的凈化,由點及面,逐漸擴大凈化區域,有望最終實現全國凈化根除的目標。對于建成無非洲豬瘟小區的企業,依據動物疫病防控禁止從高風險地區向低風險地區流動的原則,農業農村部正探索建立防疫水平分級管理制度,無非洲豬瘟小區生豬運輸將享有流通的優先權。
2無疫小區的建設依據
當前主要有兩個文件,分別是《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印發無非洲豬瘟區標準和無疫小區管理技術規范的通知》(農辦牧[2019]86號)和《無規定動物疫病小區評估管理辦法》(農業農村部公告242號)[2,3]。
3無疫中區建設的主要內容
為方便各地和有關企業了解無疫動物疫病小區建設要求,根據《無規定動物疫病小區評估管理辦法》規定,主要評估內容歸納如下:現場評審要素共分為三大部分,80項,其中關鍵項10項(要求均需達到符合),重點項28項(要求均需達到基本符合及以上),普通項42項。對無非洲豬瘟小區而言,其中有關免疫的要素1.2.18和有關家禽孵化的要素1.2.20、1.2.21不適用,有關屠宰場的要素1.2.23.1.2.26僅在無疫小區包含屠宰場(廠)時適用。
3.1養殖場戶要求
3.1.1基本要求12項
基本要求主要包括獨立的法人、周邊環境、設施設備、標識及追溯體系建設要求,緩沖區的建立,污物和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各項工作記錄要求,以及得到省級畜牧獸醫主管部門建設批準等方面的要求。屬于資質性的要求,達標的難度不大。
3.1.2生物安全管理要素40項
生物安全管理要素主要包括制定了統一的覆蓋到所有生產單元的生物安全管理文件;實施生物安全人員資質,培訓,計劃,操作規程;開展生物安全風險評估,并根據結果合理制定生物安全措;人員車輛的限制,豬只的隔離,豬舍和道路的布局,消毒措施,飼料等投入品,防鳥防鼠措施;應急準備和突發動物疫情規范處置等內容。當前養殖場現均有生物安全措施,但需規范提升。
3.2官方獸醫機構能力要求
基本要求8項。包括官方畜牧獸醫機構、人員、經費要求;免疫、檢疫監管、疫病監測、疫情報告及應急處置等能力要求;以及規定動物疫病防控規劃、計劃和實施方案等。有些地方基層官方獸醫機構人員相對薄弱,需創新機制,提升管理能力。
表1 省級初評存在共性問題項情況
注:1.A、B、C、D、E表示不同的小區;2.“-”表示該小區無不符合;3.問題項均為基本符合,每項評價標準包括“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不適用”4個等級
3.3動物疫病狀態要求
監測要求8項,規定疫病的防控狀況4項。包括無規定動物疫病小區內的監測實驗室設施,官方或第三方實驗室的能力;監測方法、試劑、結果要求;無定疫病的歷史明晰,處于無疫狀況等。
4 評估程序
企業填報《無規定動物疫病小區評估申請表》向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畜牧獸醫主管部門提交評估申請。審核后,另加縣級畜牧獸醫機構監管情況報告,經地級畜牧獸醫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后報省級畜牧獸醫主管部門。省級畜牧獸醫主管部門接到申請后,開展省級評估,形成評估報告。省級評估合格的,由省級畜牧獸醫主管部門向農業農村部提出評估申請。農業農村部自收到申請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受理的決定,符合要求的組織現場驗收(含采樣監測)。通過后列入國家無疫定動物疫病小區名錄并對外公布。
5 無疫小區的存在的問題分析
現將2020年省級初評(5個小區)和國家現場評估(3個小區),評估進發現的具有共性的主要問題總結于表1和表2,供讀者參考借鑒。由表1可知,初評中主要存在10項共性問題(共有16項問題,另6項個性問題未列出),其中記錄規范性問題較為突出。由表2可知共性問題有7項(共發現12項問題,5個非共性問題未列出),其中凈道污道交叉使用、企業執業獸醫偏少、生物安全計劃缺乏風險的針對性是企業方面存在的共性問題,監管沒有做到全覆蓋是部分縣區官方獸醫機構的共性問題。
6 討論與建議
6.1通過無非洲豬瘟小區創建工作,一方面,加強了建設企業的顏色管理,物流、人流路線規劃,織密了企業生物安全防控網;另一方面,促進了企業應用風險評估科學方法指導生物安全建設能力,增強了風險措施的科學性與規范性,有效提高企業應對新形勢下防控非洲豬瘟的能力。
表2 國家現場評估存在問題項情況
注:1.A、B、C表示不同的小區;2.“-”表示該小區無不符合;3.問題項均為基本符合,每項評價標準包括“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不適用”4個等級
6.2無疫小區評估除考核企業主體外,還需考核官方獸醫機構能力。官方獸醫機構涉及人員機構數量較多,主要包括地市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實驗室,縣級畜牧獸醫主管部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動物衛生監督所,小區所在地鄉鎮獸醫站。因官方獸醫涉及面廣,且部分地區基層官方獸醫人員相對不足,協調推進難度相對較大。這方面與近年國家開展的動物疫病凈化的有區別。各地在建設過程中需提前進行協調,培訓,統一認識,協同推進。
6.3官方監管計劃不夠科學,記錄不完善,沒做到要素全覆蓋是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在建設過程中需加以關注。企業方面隨著非洲豬瘟防控經驗的積累,企業生物安全措施和制度相對完善,并得到有效運行,這是當前開展無疫小區建設的有利條件,但相對于小區的要求,還需進行系統的梳理,做好相關記錄。企業對生物安全管理體系以及規定動物疫病狀況等進行內部審核和評估是弱項,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內部審核計劃、措施的科學不足,找出關鍵風險點不明確,缺乏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以及依風險的變化相關措施頻次的調整。
6.4針對無疫小區創建過程中企業對風險評估的做法普遍不了解的情況,就風險評估的科學做法進行介紹?砂础稛o規定動物疫病小區管理技術規范》第二部分管理技術規范中的規定動物疫病風險評估準則開展評估活動。企業生物安全小組每年結合小區及周邊區域動物疫病的情況,每年至少開展1次風險評估工作。對生產單元周邊環境、選址布局、設施設備,防疫、人員、投入品、運輸管理等各種潛在風險因素進行系統性評估。確認風險因素的風險等級,根據分風分析有針對性地提出風險管理措施,并開展風險交流。該規范還對各因素進行了細化,對風險描述進行了例舉,對評估報告的格式內容進行了規范,為企業開展風險評估提供了一下很好指引。
參考文獻
[1]張艷艷,張靜遠,楊金金, 等.1株非洲豬瘟病毒自然變異毒株的鑒定[J]中國獸醫學報, 2021,41(2):199 .207.
[2]農業農村部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印發《無非洲豬瘟區標準》和《無規定動物疫病小區管理技術規范》的通知[EB] http : //www. moa gov. cn/nybgb/2020/202002/202004/t20200414_ 6341545.htm.
[3]農業農村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公告第242號[EB]. http : //www. moa .gov.cn/nybgb/2020/202001/202004/t20200414_ _6341453.htm.
[4]農業農村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公告第395號[EB]http : //www. moa .gov.cn/govpublic/xmsyj/202102/t20210205_ 6361297 .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