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論文第六篇:非洲豬瘟影響下的豬場生物安全管理分析
摘要:非洲豬瘟傳入我國以來已經給我國養豬業帶來嚴重的影響,因此需要對豬場的生物安全管理水平進行關注,它作為一個綜合性的控制體系,對減少非洲豬瘟疫情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非洲豬瘟:豬場:生物安全管理;
從2018年8月我國首例非洲豬瘟疫情確診以來,官方報道的疫情已經多達100多例,全國的內陸省份都陸續的發生過疫情,因此各地區的養殖場也都強化了防控的措施。就目前的非洲豬瘟來說,尚未有效的藥物可以治療,因此需要從豬場的生物安全管理來出發,降低非洲豬瘟給我國養豬業帶來的損失和危害。
1 豬場基礎設施建設
1.1 豬場選址
非洲豬瘟影響下的養豬場建設的選址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其中需要重點考慮的有地域、地勢和水質等多方面的因素。在選擇養殖場的時候,一般是高山優于丘陵和平原地區,養殖場距離居民區的主干道等公共資源的距離需要大于500m比較適宜。除此之外還要注意到水源和電力的日常運轉,需要滿足養殖場的相關需求。豬場要樹立起多層屏障,需要有合理的緩沖區域,并要保證此區域內無外來車輛往來和動物活動,并且遠離其他的豬場和屠宰場等生物安全隱患區域。
1.2 豬場的內部建設
需要依據地勢和風向來對辦公區域、生活區域和隔離區域以及生產區等不同的功能區來進行劃分,并且還要在彼此之間設立好衛生消毒區域,設立一條通道來保證人員的單向流動,讓生物安全性可以得到更好的保證。另外,在門衛處還要建設洗浴間,場區內要建設消毒間,對于進場和跨區的人員要做好嚴格的消毒處理,防止出現交叉污染的現象,進一步的保證好生物安全性[1]。
2 豬場管理
2.1 人員管理
想要避免出現區域交叉污染的現象,需要對豬場內的工作人員實施封閉化的管理,要保證豬場中不同分區的人員在進入到不同區域時,需要做到單向的流動,嚴格的執行好消毒程序。豬場出入工作人員的時候,需要建立起雙層隔離區,任何進入到豬場的人員都必須要經過淋浴之后更換已經滅菌的工作服,一般是在第一層隔離區隔離至少3d,然后再經過PCR檢測合格之后才能進入到第二層隔離區,同樣是3d后檢測合格之后才可進入到豬場生產區域當中。此外,在進場的時候還需在門衛處登記相關的信息,然后再按照相關的消毒要求沐浴更衣之后就可以入場。
2.2 豬群管理
在生豬養殖的過程中,需要將其劃分為不同的生產區,不同分區的飼養管理和環境控制都需要具有足夠的針對性,保證其飼養密度的合理性,溫度和濕度以及光照的適宜性,通風換氣的合理性,這些都是影響到豬只健康生長的重要因素。豬只的轉群是疫病高發時期,因此一般都是堅持同進同出和單向流動的原則,盡量的避免出現不同生產區的交叉現象,轉群結束后還要做好相關的消毒工作。
2.3 車輛管理
對于豬場內部的車輛流動來說,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增加生物安全風險性,因此需要做好對豬場車輛的嚴格管理和消毒。一般來說,需要在豬場的門口設置相關的消毒通道,要通過全方位的嚴格的消毒和干燥才可以進入到場區。場區內不同功能區域一般都需要配備不同功能的車輛,并且要保證專車專用,保持其相對獨立性,進而更好的保證生物安全性。對于進入到豬場的所有外來車輛來說,都可以采用全面清洗和噴灑消毒的方式來處理,通過利用這樣的方式來讓傳染源可以得到更為有效的消除。
2.4 物資管理
對于進出到豬場的物資,比如說飼料和原料等,需要由工作人員對其做好嚴格的生物安全管理。首先要對工作人員的餐食進行統一的管理,避免因為細菌病毒的殘留而進入到豬場當中,引發豬群出現感染的現象。對于豬飼料需對其成分的安全性進行保證,不能含有有害成分,并且要對其生產方式和運輸方式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進行有效保證,在入場存儲之后要做好相應的消毒工作,降低出現病毒感染的可能性。非洲豬瘟處在自然環境中的穩定性是比較強的,因此對于一些有條件的豬場來說,可以通過加熱的方式來起到殺菌的作用[2]。
2.5 疫病管理
生豬在進場之后需要依據場內的免疫程序來做出嚴格的免疫接種,一般是選用安全且高效的驅蟲藥物來做好相應的驅蟲工作,進一步的保證好豬群的群體性免疫力。普遍來說,需要在每日的上午和下午的時間來對豬群的采食和體溫的監控工作做好關注,一旦出現了異常的現象就要及時的做好采樣檢測,對該豬只的情況來做好確定。除此之外,還要定期的對豬場不同的區域位置來做好隨機的采樣,并且要及時做好檢測,陽性結果的位置還要做好徹底的消毒處理,并且要繼續進行再次的檢測,保證合格。
2.6 有害生物管理
依據非洲豬瘟傳播途徑來看,豬場的有害生物主要有蜱蟲、蒼蠅、蚊子和鳥類以及野豬等,想要更加有效的做好非洲豬瘟疫病的防控工作,深化落實好豬場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相關的人員就需要對有害生物的嚴格管理做好關注。相關的工作人員需要成立專項的工作小組,對豬場周邊的野生動物做好摸排,并且要檢查好豬場的內部環境,一旦發現蜱蟲和蚊蠅等,需要采用專門的殺蟲藥物消滅。另外也可以通過設置防蟲、防鳥網的方式來做好相關的預防性工作,避免該病的廣泛的傳播。
3 衛生消毒
3.1 圈舍消毒
豬舍要做好嚴格的清洗和消毒,需要在豬只轉出后及時的做好圈舍內部剩余飼料和糞污的清理,并且要確保無可見污染物的殘留現象。在對圈舍做好清潔之后,需要使用消毒劑來做好圈舍的消毒工作,一般是間隔一段時間后消毒2次,并且要保證全區域的覆蓋,避免出現遺漏的現象。
3.2 環境消毒
豬場需要定期的做好環境的消毒工作,一般是根據相關的需求來對消毒頻率做好合理的調整,對消毒劑進行合理的使用。對于轉運豬只來說,所經過的道路和區域都要及時的做好清洗和消毒,一般是采用鋪灑生石灰的方式。豬場所產生的一些垃圾也需要做好集中性且無害化的處理,避免因為隨意的丟棄而造成污染的現象[3]。
3.3 進場物品消毒
養豬場內人員的工作服裝都需要做好定期的消毒處理,然后依據實際的情況來做好消毒頻率的合理調整。對于養殖場中的不同分區來說,一般需按照單向流動的原則來做好處理,保證物資的專區專用,避免出現交叉使用的現象。工作服裝需要做好充分的浸泡消毒,并且需要定期更換消毒液,進一步的保證好消毒的效果。
4 結語
總之,在當前的非洲豬瘟疫情影響下,豬場工作人員需要不斷的強化豬場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豬場的管理工作,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提升豬場的生物安全管理水平,為豬群的健康生產提供一個更好的生活條件。
參考文獻
[1]吳偉強非洲豬瘟形勢下豬場的生物安全管理[J]今日畜牧獸醫,2020(3):24.
[2]羅立波非洲豬瘟影響下的豬場生物安全措施[J].吉林畜牧獸醫,2020(4):51-52.
[3]董平,武燕盛麗芬,等于非洲豬瘟形勢下豬場的生物安全管理分析[J].畜牧業環境,2020(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