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養老需求驟增與服務供應不足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新型養老方式日益受到社會各界關注和探討。因此,在未來養老服務體系的構建中,城市社區的作用不可小覷,加強社區養老服務職能建設勢在必行。本文是為大家分享的關于社區養老模式論文前言該如何進行寫作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在寫作此類論文時有所幫助。
社區養老模式論文前言一:
據國家數據網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總人口140005萬人,其中老齡人口17603萬人,占人口總數的12.57%,相較2018年的166658萬人上升了5.67%,老齡化日趨嚴重。改革開放后,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社會轉型,核心家庭的增加、代際居住方式的變化、價值觀的轉變、人口的流動遷移都對傳統農村的養老模式提出了挑戰。此外,由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較為滯后,使得現階段部分農村在養老模式的選擇上不能像城鎮那樣面面俱到。
社區養老模式論文前言二:
養老從人類社會存在以來便成為社會發展中非常重要的構成形式,我國是文明古國,有著尊老愛幼的優秀傳統,尊老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寶貴財富,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發展,當前我國的經濟水平以及人們的生活水平都有了顯著的提升,然而養老問題卻成為當前社會發展的焦點問題,凸顯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如何解決當前日益迫切的養老問題在社會各界引發了相關的討論。有學者認為養老大多分為幾類,首先是完整性的家庭養老,在家人的陪伴之下使老年人擁有一個非常豐富的晚年生活,二是社會養老,三是自我養老,四是不完整的家庭養老,其余包括社會養老、居家養老、機構養老等。針對我國的國情發展,如果獨生子女或獨生子女的后代之間相互通婚,以25歲為生育年齡期,以75歲為人類的平均壽命期,那么一對25歲的青年夫婦在撫養孩子的同時還要撫養4位50歲左右的老人以及8位75歲左右的老人,無論社會如何發展,這依舊是一個家庭難以承擔的社會壓力。然而當前社會養老的機構以及條件仍舊無法滿足實際需求,面對當前不斷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國家相關政府部門提出了社會養老服務,社區居家養老開始成為當前新的流行方式,社區居家養老能夠為老年人的生活帶來更加豐富的平臺,豐富老年人的生活。
社區養老模式論文前言三:
近幾年來,隨著開發成本的全面增加,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諸多房地產開發企業仍然沿用傳統的贏利方式,介入傳統的開發業態,企業因此舉步維艱,甚至出現破產。與此同時,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8年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有2.49億人,約占總人口的17.9%,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有1.67億人,約占總人口的11.9%。隨著老年人口不斷增長,養老的壓力也在不斷加大。據估計,到2023年,我國65歲以上的人口將達到2.7億人,2035年將達到4億人,老齡化程度將達到30%以上,如圖1所示。我國老年人口的比重較高,有很大概率造成勞動適齡人口的比重下降。勞動力資源相對減少會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到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此外,根據國家老齡辦發布的統計數據,到2022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將達3.54億人,80歲以上人口將近5000萬人,殘疾老年人口將超過4000萬人,失智人口將超過800萬人?梢灶A測,家庭、社區和養老機構所提供的服務將趕不上養老需求增長的速度。老齡化社會趨勢愈演愈烈,空巢、獨居的老人和殘疾人需要有效的治療和長期的護理。對此,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改委等六部門下發了《關于推動物業服務企業發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的意見》,提出彌補社區養老服務設施不足的辦法,倡導實行“物業服務+養老服務”的居家社區養老模式。通過實施“物業服務+養老服務”的居家社區養老模式,可以豐富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的內容,完善監督管理和激勵支持措施。這不僅顛覆了傳統物業服務模式,也豐富了現有養老模式,可大大提升養老服務能力。由此,養老地產不斷發展,并為破解我國的養老困境提供解決之策。
“物業服務+養老服務”居家社區養老正成為突破中國老齡化困境的良策,因而受到理論界和實踐領域的廣泛關注。為響應國家政策,多地開展“物業服務+養老服務”社區養老實踐,拓寬房地產開發企業贏利路徑,綠城烏鎮雅園養老服務項目、保利成都和熹會養老服務項目和奧園健康深圳奧悅之家蘿崗社區康養服務項目,就是房地產開發企業開展社區養老服務的典型案例。通過開展養老服務,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贏利有了新的出路,這為房地產開發企業贏利模式的轉型提供了良好的開端?梢,房地產開發企業開展養老服務可以實現當地養老需求者、房地產開發企業、養老相關產業等多方共贏,是值得關注且實踐意義重大的研究課題。
關于社區養老模式論文前言的全部內容就給大家分享到這里。